察北、沽源牧场生产经营实现跨越式发展

察北、沽源牧场生产经营实现跨越式发展

发布日期:2002-10-28 浏览次数:6143

河北垦区察北、沽源牧场,地处张家口坝上,土地贫 瘠,生态恶化。1998年,察北牧场亏损87万元,负债率 80%%;沽源牧场亏损96万元,负债率90%%,两场均陷入 困境。从1999年起,两场在“示范带动工程”的推动 下,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实行“草-畜-乳”一 体化经营,短时间内起死回生,当年扭亏为盈,实现历 史性的突破。1999年,察北牧场GDP增长速度为16%%, 2001年达到19%%,盈利额由17万元提高到236万元。沽 源牧场1999年GDP增长速度为8%%,2001年提高到36%%, 盈利额由3万元猛增到520万元,该场奶牛资产已达 7000多万元,相当于1998年家庭农场资产总和的2.5 倍。目前,两场奶牛存栏量达1.7万多头,奶牛业产值 为农业产值85%%。2001年与1998年相比,察北牧场职均 收入由3100元提高到4600元,人均收入由1200元提高 到1800元。沽源牧场职均收入由5100元提高到5540 元,人均收入由2746元提高到3480元。两场示范带动 作用日益增强,目前已带动周边10个县、31个乡、100 多个村饲养奶牛,奶牛养殖户达到1.1万多户,养殖奶 牛2.8万头。两场经济步入稳定、快速、良性发展的轨 道,从根本上摆脱了长期贫困落后的局面,闯出一条具 有农垦特色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成为坝上农牧场脱贫致 富的典范。+ 一、坚持思想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1998年底,河北垦区实施以发展农业市场化、农业产业 化、农业现代化、农场城镇化为主的“示范带动工 程”。察北、沽源两牧场立足自身优势,决定以奶牛养 殖业为主导产业,走兴牧致富、带动经济发展的道路。 一是政策保驾,以政促牧。两场规定家庭农场饲养的奶 牛每头配套2亩饲料田,采草放牧草地优先承包给奶牛 养殖户,降低奶牛草场占用费,为奶牛养殖大户优先提 供场所和饲料地。察北牧场为鼓励二、三产业职工向养 殖奶牛转移,一次性补贴1500元,为所辖乡贫困户养牛 贷款1950万元,帮助474户贫困户购买奶牛2370头,还 在优质冻精、塑棚养殖、青饲料种植方面补贴资金200 多万元。沽源牧场为鼓励职工发展奶牛已累计补贴300 多万元,2001年,又为1500万元的奶牛贷款担保。全 场1481个家庭农场,奶牛养殖户达到1220个,占家庭 农场总数的82%%,养奶牛8000多头,户均4头。二是立 草为业,以草兴牧。两场按照“抓畜先抓草”的思路, 走退耕还草、围栏育草、青贮饲草的全方位开发草业之 路,切实解决草场载畜过量的问题。目前,两场退耕还 草13.5万亩,围栏育草近10万亩,建成标准青饲料基地 20万亩。2001年察北牧场饲料种植比例已由1998年的 14%%调增到2001年的74%%;沽源牧场也从8%%调增到98%%。 两场还从市场需求入手,大力发展饲药兼用型中药材。 三是改善条件,减灾保牧。沽源牧场从1999年以来,累 计投入资金815万元,打机井438眼,购置大中喷灌设备 30台(套),使2.2万亩草场旱季不旱,灾年不减收; 察北牧场建设以水为中心的配套草场1.2万亩,打机井 近100眼,购置大中型喷灌设备20台(套),建成高产 饲草基地8万亩。+ 二、坚持观念创新,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两场在发展奶牛养殖的同时,始终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作为奶牛产业化经营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是加快现有 乳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使之尽快做强做大。1999 年,察北牧场投资1183万元对原乳品生产线进行技术改 造,日加工鲜奶能力由40吨提高到86吨。沽源牧场对原 生产线进行技改,日处理鲜奶水平由30吨提高到80吨, 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等级。二是外引内联,实行低成本扩 张。察北牧场利用奶源优势,先后吸引广东塞北乳业、 青岛圣元两家乳品加工企业进场办独资企业,吸引投资 2800多万元,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提高了全场牛奶 加工能力。三是借船出海,依托大企业集团发展龙头企 业。2001年沽源牧场与石家庄三鹿乳业集团共同组建了 沽源三鹿乳业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制经营,使牧场的资 源、奶源优势与三鹿集团的品牌、技术、资金和市场优 势实现最佳结合。今年该公司又投资4300万元,建成了 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低脂乳品生产线,日处理鲜奶能力 达到320吨。察北牧场与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进行产品 联合,开发出鲜牛奶、酸奶、酸奶饮料等一系列液态奶 制品。+ 三、坚持机制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两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推进产业化进程中,不断 深化各项改革,坚持机制创新。在农业改革中,一是强 力推行并落实“两费自理”、“四到户”,把家庭农场 推向市场,使农业职工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 市场经营主体和竞争主体。到2000年,两场已将“两费 自理”、“四到户”措施全部落实到位,每年减少垫支 生产费、生活费130多万元。二是对国有牛群养殖模式 进行改革,除保留少数牛群用于试验示范外,对绝大多 数牛群实行租赁、拍卖和股份制经营。三是按产业化经 营模式,发展奶牛业。两场从实际出发创建了合同契 约、股份合作、书面协议等多种协调产业化经营主体利 益关系形式,使奶牛专业化经营链条中的各环节、各主 体之间利益关系更为紧密。(1)采取“公司+基地+ 养殖户”的形式,扶持奶牛业生产。沽源牧场乳业公司 把基地作为第一车间,通过提供贴息贷款、赊销生产资 料等方法,把加工经营环节中的部分利润让给养殖户, 仅此一项,每年养殖户多收入50多万元。(2)增强契 约意识,严格按照合同办事。通过签定产销合同,明确 双方的权利和责任,规范各自的行为。两场向周边县市 乡辐射发展奶牛养殖,与当地政府和农户签订协议,规 定凡奶牛养殖达到一定规模,即在当地建挤奶站,免费 提供一套机械化挤奶设备。沽源牧场与6300多个奶牛专 业户签订了收奶合同,先后投资260万元建立了31个收 奶站,环场周边农村饲养奶牛达1.8万头,年增收3000 多万元。该场草业公司、种草大户每年种草面积12300 多亩,他们与养殖大户开展种养协作,双方订立合同, 每年订立饲草供销合同近千份。(3)建立风险防范机 制。两场从龙头企业、养殖户交售产品价款中提取一定 比例资金建立风险基金,调节市场和自然灾害双重风险 对双方利益的冲击。养殖户和龙头企业之间,通过规范 化的契约关系和股份合作形式的产权纽带关系,使养殖 户由一个自产自销的经营者变成了龙头企业的生产成 员,形成了新的利益共同体。+ 在二、三产企业改革中,大力推行承包、租赁、拍卖、 转让、联合和兼并,到2001年上半年,两场20多家二、 三产业企业已完成改制。察北牧场将亏损大户机械厂、 地毯厂通过债转股形式改成股份制企业,剥离不良资产 830万元。沽源牧场通过债转股,将3家工业企业改成股 份制经营,剥离不良资产433万元。与此同时,两场还 在二、三产业企业中全面推行了劳动用工、人事、内部 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企业职工全部实行合同制,干部实 行聘任制,工资实行岗位工资制,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 职工终身制、固定工资制,干多干少和干好干坏一个样 等多年困扰企业的难题。+ 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察北牧场将4个分场从机关中分离 出来,改为面向市场的经营性农业公司,主要经营家庭 农场以外的国有土地,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这项改革将农业公司逼上梁山,迫使其主动想事、谋 事、干事,经营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由过去的亏损补贴 单位变为盈利单位,各农业公司每年向总场上缴承包费 用105万元,牧场每年减支1050万元。沽源牧场根据本 场实际,将分场改为纯社会性质的管理机构,原分场经 营的国有土地全部由经济实体农业总公司自主经营,总 场不再干预。改革后,机关管理人员减少30%%,每年减 少各种支出78万元;国有土地部分由过去每年补贴156 万元变为每年增收100-150万元。+ 四、坚持科技创新,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两场在发展奶牛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始终把加快科技进 步和技术创新放在核心位置。一是大力推进寒季塑棚养 殖技术。两场投资1242万元用于塑棚建设,其中职工个 人投资1180万元,每年增获经济效益500多万元。二是 加速建设奶牛舍饲养殖小区。两场积极发展现代化的奶 牛舍饲养殖小区,在管理上实现五统一:统一社区管 理,统一防检配种,统一饲草饲料标准,统一奶牛饲养 技术规范,统一机械化挤奶。由于小区产业化、组织 化、科技化、服务化水平高,饲养奶牛效益比散养奶牛 高出20-30%%,劳动生产率提高5倍左右,每头奶牛每年 可实现利润3000多元。三是不断引进推广草业新品种、 新技术。沽源牧场与乌克兰、日本等国外科研机构和中 国农大、河北农大、中科院等单位合作,进行各种优质 牧草、作物品种和技术的试验示范,引进各类品种100 多个,新技术50多项,推广应用牧草新品种3个,青贮 作物新品种2个,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察北牧场从日本 引进抗逆性强、生产迅速、可食性好的新草种3个,种 植面积达1万多亩。四是强化科技服务。两场畜牧主管 部门统一外购优良冻精,对各养殖户基础母牛配种,提 高了优良奶牛产出率。同时,将基层场、队技术人员纳 入统一管理,完善基层服务组织,健全服务体系,在养 殖小区和养牛集中区域建立奶牛良繁防疫服务站,配备 专职技术人员和先进设备,为养牛户在品种改良、防疫 灭病上提供全方位服务。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