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堂芝:淮南农场高效农业领头雁

朱堂芝:淮南农场高效农业领头雁

发布日期:2017-05-03 浏览次数:4997

朱堂芝,女,1982年在安徽农垦淮南农场参加工作,初中文化。2009年获评省农垦系统双十佳种田能手,2010年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在上级工会组织的帮助下组建了创新工作室,目前她正带领工作室成员在双孢菇反季节栽培和草莓、葡萄等无公害栽培方面积极探索新技术,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

朱堂芝是淮南农场一分场职工,她从2007年开始种植食用菌。十年如一日,辛勤劳作、率先致富。致富后不忘广大职工群众,把自己掌握的食用菌、果蔬等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广大职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致富的贴心人,高效农业的领头雁。

刚参加工作时,农场种植模式为一麦一豆,朱堂芝在一分场承租了19亩地。工作中,她学科技、用科技,单产水平一直位居农场前列。2001年农场施行旱改水结构调整,推广一麦一稻种植模式,她积极响应号召,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她首先抓自身的农技知识学习,积极参加农场举办的农技培训班,掌握了麦稻粮食作物的种植技术。她高度重视平时田管,严格遵守农场制定的生产技术规程,及时防治病虫草害。种水稻时,她从开始就抓栽插密度,落实合理密植方案,科学运筹肥水,实现高产稳定。2006年起,她承租的土地面积达到54亩,由于管理到位,每年稻茬麦平均亩产950斤,水稻亩产1200斤,她带头完成午秋两季上缴任务,每年上缴小麦种子粮5万多斤。

2007年开始,农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把种植蘑菇作为农业增效、职工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朱堂芝对农场高效农业发展战略决策充满信心,决心抓住有利时机,大干一场,于是报名参加了双孢菇种植。朱堂芝和丈夫商量之后,大胆投资14万元,自建了两栋砖混结构的大棚。刚开始她对种菇一窍不通,可她暗下决心: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好!从那时起,她一方面虚心向同行学习,向技术员请教;另一方面订阅了大量的技术性报刊,日夜住在菇棚刻苦钻研。经过积极探索,很快朱堂芝就掌握了蘑菇生产中的关键技术,而且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双孢菇种植经验。由于菌种优良、控温适度,她生产的蘑菇质量优、外形好,很受市场欢迎,第一年的效益就十分可观,每个大棚亩均效益超过2.6万元。

种菇获得初步成功,朱堂芝尝到了甜头,更加信心百倍、干劲十足。2010年,她再次投资5万元,扩建一个菇棚。正当朱堂芝准备在双孢菇产业上大干一场的时候,2012年垦地合作开发项目征用了她的承租土地,她二话没说,响应政府和农场的号召拆迁蘑菇棚。领到补偿款的朱堂芝本可以在家过着安稳的日子,但她却在2013年又主动申请承租了10亩果蔬大棚。在场农技部门的帮助与指导下,她主攻绿色有机蔬菜生产。通过自己辛勤管理,一年果蔬两季交替种植,季季丰收。由于绿色有机果蔬上市时间早、销路广,产品供不应求,当年大棚亩均效益就达万元。

农场实行产前统一品种布局、产中统一技术指导、产后统一对外销售,同时组建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提高了高效农业种植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2014年,朱堂芝在种好原果蔬大棚的同时,又承租种植了5亩葡萄,并投资17万元自建2栋菇棚。因为有了种植经验,加之农场有对外销路的保障,当年菇棚的亩均产值达10多万元,亩均利润超3万元。她一年高效农业种植总效益达30多万元。

致富后的朱堂芝,不忘回馈社会。2016年在上级工会组织的关怀帮助下组建了创新工作室,目前她正带领工作室成员在双孢菇反季节栽培和草莓、葡萄等无公害栽培方面积极探索新技术,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平时不管多忙,只要有人光顾她的菇棚请教技术,她总要腾出时间认真接待,并把掌握的技术要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同时,还常年义务为其他种植户担任技术指导。(安徽工人日报2017429 02版,李超)

朱堂芝在向职工群众讲授西瓜管理技术

朱堂芝在向职工群众讲授葡萄管理技术

朱堂芝检查双孢菇菌丝生长情况

朱堂芝向工作室成员传授有关技术知识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