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圹圩农场:走出垦区建“家庭农场”
发布日期:2015-06-16 浏览次数:3876
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家庭农场主”刘莲蓬种植的近千亩“宁麦13号”小麦长势喜人,正全力收割。刘莲蓬是较早从安徽农垦大圹圩农场“走出去”种地的职工,他在来安县独山乡王巷村流转了954亩土地办起了“家庭农场”,连续三年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获利近百万元。
“今年小麦生长关键阶段雨水较多,周边一些农户种植的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染病较重,我要不是严格按照农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管护,进行了‘三沟’配套和抽穗扬花期科学施药防治病虫害,小麦长势不会这么好。按往年经验测产,今年小麦不比去年差,估计亩产930斤吧。”刘莲蓬说。
他说,今年天气不太稳定,加上午季秸秆禁烧,午收夏种压力较大,他正联系农场农机服务公司的大马力机械来帮助抢收和进行秸秆灭茬还田。
近年来,大圹圩农场推行垦地合作,联合地方扩大粮食生产,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和引导职工走出农场种地。同时,着力完善“大农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农资、农机、农技的服务范围,对“家庭农场”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去年,该场在外兴办“家庭农场”20个。据了解,当年年底全场职均收入达3.8万元,较上年增收5000多元,其中职工在外流转土地是增收的主要因素。
垦地合作兴办“家庭农场”不仅实现个人增收,而且这些“小农场”还把先进技术带到了地方,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
退休职工王月梅经营的“家庭农场”就是其中的一个成功典范。她在天长市铜城镇乔田乡八面村流转了1300亩地,复制农场成功的农业经营管理模式,调整种植结构,改当地多年种植杂交种为优质粳糯稻,并运用机械化插秧和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新型农业技术,年获纯利40多万元。(农民日报2015年6月16日08版,夏庆芳)
- 上一篇:安徽农垦:水稻机插能手“打擂”
- 下一篇:安徽农垦:“6个1000”力推“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