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农机标准化助推大圹圩农场提质增速
发布日期:2014-02-18 浏览次数:3298
春节前,安徽农垦大圹圩农场后家湖队农机合作社陈刚等4名职工社员完成了天长市杨村镇1500多亩土地治理项目的旋耕、开沟、平整改造作业,前后不到一个月,净挣3万余元。像陈刚他们这样靠农机作业创收增效的事例在大圹圩农场早已屡见不鲜。据统计,2013年,全场110名农机手通过在场内场外开展从农机运输和农机作业,全年实现收入165万余元,较上年增加15%以上。
地处皖苏交界高邮畔的大圹圩农场是全国农垦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部“水稻机械化插秧试点单位”,皖垦牌稻麦良种和倮倮大米生产加工基地。该场在现代农业方面一直被誉为安徽农垦的一面旗帜,2007年全面实现水稻机插秧,粮食产量每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稻麦轮作平均亩产实现“吨粮田”目标,2012年在垦区率先试点推行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2013年该场被垦区推荐参加农业部农垦局开展的2013-2015年“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创建活动,按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把农机标准化创建与农场自身实际相结合,重点围绕“制度建设、软硬件投入、体制机制改革”做文章,当年实现农业亩均纯效益1200多元,职均收入突破3.5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实现了农业增产、节本增效。2013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786万公斤,创建农场50年以来粮食总产最高水平。初步测算,实行农机标准化作业使全场麦稻农机作业亩均增产50公斤、增效150元、节本15元,新增农业效益258万元。
——实现了职工、农机手普遍增收。财务核算结果显示,2013年全场职工家庭种植业亩均效益继2011年后再次突破1200元,较2012年增加150元,职均年收入达到3.5万元,其中110名机务工人均作业收入超过1.5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全程机械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结合标准化创建,农场引进了撒肥机、水田筑埂机、水稻高架式喷杆喷雾机、运秧机、拖拉机开沟拓普康GPS等多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目前农场小麦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瓶颈难题如机械运秧、机械施肥喷药等也基本破题。
——农业社会化服务再上新水平。农场投资468万元新建了总面积871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标准化农机大院;投资210万元,从奇瑞重工购置了收割机、大马力拖拉机等各类大型机具32台套,并合作建立了奇瑞重工驻点农场的“特约维修站”;成立集经营、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农机服务公司,注册了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加强软硬件投入与建设,有效提高了农业产前、产中服务水平。去年秋收秋种,农场近2万亩水稻收获及小麦播种任务较上年提前17天圆满完成。
——农垦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农场农机工作较往年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滁州市及天长市农机主管部门多次组织人员到农场观摩,对功能齐全和设施完备的农机大院、停放有序的各类农机具及所建立的配套规范的管理服务体系由衷称赞,并以此为样板助推地方农机标准化建设。周边乡镇也纷纷主动与农场联系合作,有效促进了垦地合作,去年一年,农场及职工在外流转土地面积达1.5万余亩,倮倮米业发展粮食订单合同5万多亩,为农场“走出去”发展、“十二五”再造一个“大圹圩农场”创造了条件。 (夏庆芳)
- 上一篇:垦建公司:新春安全生产第一课
- 下一篇:垦地三方高层会晤推进新一年合作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