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放歌——江苏农垦新洋农场五十年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2002-12-30 浏览次数:6373
一、率先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1.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排灌配套、林木成 网的标准化农田体系。50年来,新洋农场大搞水利 建设,累计开挖土方2200万方,把5万亩耕地整治成 480条长1000米,宽100米易于机械化耕作的标准化 农田。开挖河渠1500多条,总长度达1668公里,形 成了干、支、斗渠配套,排灌分开的农田水系,百 日无雨能灌溉,日雨200毫米不受涝。新洋农场坚持 植树造林,有主副林带500多条,林带总长度达600 多公里,林木覆盖率达17.1%%。综合治理盐碱地取得 了明显成效,消灭了盐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过 去不足1%%提高到目前的1.74%%,基本满足了稳产高产 的需要。50年的努力,新洋人把滩涂生态系统有效 地改造成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 2.研究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建立起优质、 高产、高效的农业技术体系。即:(1)综合治理盐渍 化中低产田配套技术体系;(2)大小麦机械化高产栽 培配套技术体系;(3)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配套 技术体系;(4)化学除草配套技术体系;(5)种子生 产配套技术体系;(6)农作物病、虫测报和综合防治 配套技术体系。农业系列化配套技术体系的建立, 促进了低产低效的传统农业迅速向优质、高产、高 效的现代化农业转变,土地产出率大大提高,大小 麦和水稻的亩产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250公斤、 300公斤左右提高到目前的500公斤,700公斤左右。 据测算,农业增产的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 3.以先进的设备武装农业,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 目前,全场5个农机服务队有大中型拖拉机120台, 联合收割机30台,农机总动力12000千瓦,每百亩拥 有农机总动力24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4%%。 从1965年开始,37年来坚持运用飞机进行治虫、施 肥、化除等航喷作业,速度快、效果好。1996年投 资近600万元,引进日本和美国电脑控制的粮食自动 化烘干设备和种子精选设备,提高了粮食和种子的 品质,极大地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建立市场农业机制,实施产业化经营。在推进农 业现代化进程中,新洋农场重视按照市场价值规律 和效益原则来组织农业生产,运用市场机制来调 控、指导农业的发展。以农场资源为基础,整合周 边乡镇资源,以粮食加工厂、种子公司、轧花厂、 绿化所、屠宰冷冻厂为龙头企业,建立起农工商综 合经营的粮食产、加、销,种子的引、育、产、 加、销,棉花的购、加、销,林木草坪的引、育、 供、销及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护,肉鸭的引、 孵、育、加、销五龙产业链,五龙齐舞,年加工增 值千万元。+ 5.创办家庭农场联合体,充分发挥规模化生产集约 化经营的优势。1979年,新洋农场在全国农垦率先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农业经营机制改 革的序幕。2000年,全场150名农业职工组成26个家 庭农场联合体,租赁经营农场5万亩耕地,实现了经 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再创新,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风险意识极大地增强,规模化、集约化的优势得到 了充分发挥。2001年粮食单产、总产双超历史,亩 创利超600元,职均产粮380吨、创利20万元。+
二、建立起多门类多功能的农场工业+ 工业的发展,先后转移消化农业劳动力3000余人, 为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 1.多角经营、多元发展,围绕市场发展农场工业是 新洋的一条成功的经验。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 形成了以电子、机械、化工、服装、农副产品加工 等行业组成的多门类多功能的农场工业群,生产线 绕电阻器、熔断电阻器、柴油机连杆、多功能联合 开沟播种机、旋耕犁、碳酸钾、苯肼、对甲苯磺酸 纳、羽绒服、休闲服、衬衫、大米、面粉、皮棉、 短绒、食用油、冻鸭、盐水鸭、饲料等几十个产 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年销售收入4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 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放手发展民营经济。随着市 场经济的发展,民营资本已成为农场工业的主要资 本源泉。产权改,机制转,企业活,工业企业生机 勃勃,企业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 发展,1998年以来,连续四年,10家工业企业家家 盈利,无一亏损。+ 3.强化管理,不断创新,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 力。工业企业把改革改制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与 推进技术进步结合起来,普遍建立了成本管理体 系、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成本管理责任 制的落实,各企业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产品质量不 断提高,不少企业多年保持零质量事故,零退货。 + 4.实施品牌战略,精心打造名牌产品。新洋农场有 10多个产品先后20多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部优、 省优产品称号。美尔姿制衣公司从18台缝纫机起 家,发展成为内外销并举的著名服装企业,“美尔 姿”商标两次荣获“江苏省著名商标”称号,产品 畅销长城内外20多个省市和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 区。+
三、外向型经济长足发展+ 改革开放打开了封闭的国门,新洋走向市场,走向 世界,世界也拥抱新洋。改革开放以来,新洋农场 先后有100余人走出国门,到外参观考察,兴办实 业;美、英、法、德、日、俄等10多个国家的朋友 也纷纷踏上新洋这块土地,参观访问,洽谈业务, 合资办厂。新洋融入了世界经济的大潮。+ 1.精心打造“非洲工程”,赞比亚展示“中国神 农”风采。1990年,新洋农场与中国农垦总公司合 资18.5万美元,在赞比亚购买了具有99年经营权的 友谊农场,10多年来年年盈利,盈利总额达200多万 美元。1999年,新洋农场又投资40万美元,购买了 有永久经营权2万亩土地、600头牛的赞比亚中华农 场,并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产销联营、农工商综 合经营的道路。
2.创办合资企业。1993年,农场与法国芬德西公司 在场内合资创办了芬德西电子有限公司,年盈利达 百万元。2002年,美尔姿制衣公司与香港德顺公司 合资创办了“南京德胜?美尔姿羽绒服装有限公 司”,美尔姿羽绒服的销售市场更加广阔。+ 3.积极扩大产品出口。羽绒服、电子元器件、化工 产品、机械产品、大米、肉鸭等出口欧、亚、美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外贸收购额5000万元人民币。 +
四、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1.以“争做文明员工、争创文明单位”为抓手,深 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在 全场开展“争做文明员工、争创文明单位”的群众 性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精心实施“育人工 程、形象工程、新风工程、美化工程”等四项工 程,把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落实到每个单位、每 个班组、每个家庭、每个员工和群众,形成了人人 参与的创建氛围。自1993年以来,农场年年被评为 “盐城市文明单位”,连续四次(每两年一次)被评 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2.强化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四有”职工队 伍。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 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培养职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建立了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把 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在职职工、离退休职工、工商 个体户、中小学生等所有的人群中。大力倡导“爱 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 献”基本道德规范。同时加强对全体职工的科学文 化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打造出一支思想素质、科 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 3.培育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在今天改革开 放和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新洋农场通过“爱我农 垦、扬我精神、举我品牌、富我职工、兴我事业” 主题教育活动,赋予企业精神新的内涵,把全体职 工的意志统一到发展农场经济上来,有效地增强了 企业凝聚力,职工思想稳定,企业安定团结。+
五、职工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1.兴建小城镇,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近20年 来,农场和职工共同投资2亿元,一座布局合理、设 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既有城镇功能,又 有乡村情趣的海滨小镇初具规模。80%%的职工住进了 水卫设备齐全的楼房,人均居住面积达35平方米。 吃水不用挑(自来水),烧饭不用草(液化气),点灯 不用油(电灯),出门不用跑(摩托车),楼上楼下, 电灯电话,小轿车也开进了寻常职工家庭,昔日的 梦想已成真。
2.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在继续办好图书室、俱乐部、歌舞厅等文化活动场 所的同时,今年又投资近500万元新建了多功能的职 工文化活动中心、格调高雅的文化广场及集网球 场、篮球场、排球场、门球场为一体的五环运动 场。农场还先后成立了书法协会、摄影协会、桥牌 协会、舞狮队、舞龙队、文艺宣传队等群众文化团 体,每4年还召开一次职工体育运动会。农场在1992 年就办起了有线电视站,有20多个频道的电视节 目,有线电视进户率达100%%。1997年,农场被国家 文化部授予“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成绩显著”荣誉称 号。+ 胡正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洋农场)
- 上一篇:整体转制促进天津农垦全面发展
- 下一篇:重点龙头企业拉动黑龙江垦区工业持续快速增长